
发布日期:2025-04-28 20:45 点击次数:53
在中国的革命史里,我们国家受到过很多外国的欺凌与压迫但同时也受到很多外国人的帮助。而这之中除了我们所熟悉的白求恩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外国人被我们所铭记。他曾经就读过黄埔军校和陈诚、倪志亮、张灵甫同窗;他也曾参加过红军而且在队伍被打散之后独自一人长征到了陕北;抗战当中,他带领群众抄了消极抗日的阎锡山的老家;重庆谈判他也参与了相关的工作。另外,他还有一个结拜弟兄是越共中央的领导人胡志明。这个人就是越南人阮山,他的中国名字叫洪水。至今为止他都是唯一个同时被中国和越南授衔的将军。那么,这样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配资炒股网站,他又有哪些精彩的人生经历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位两国将军洪水的精彩人生。
希望大家动动自己的小手,大家的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爱好历史的小伙伴们可以在评论区多多交流。
独自长征的外国人,投身伟大的事业,一生跌宕起伏
第一次中国之行
洪水出生于1908年的河内,在赴法考察时与胡志明相识,从此致力于推翻法国殖民统治而努力。
1925年,17岁的洪水响应胡志明的号召,离开越南河内奔赴广州。
展开剩余93%当时中国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已经在广州创建了黄埔军校。
到了广州以后,洪水就跟胡志明接上头。那是有大量的越南的青年在广州。此时越南共产党还没有成立,
那么,怎么把这些越南青年组织起来?成为当时洪水和胡志明要面对的问题。胡志明采取了一个办法就是先搞一个小的组织,其实就是搞结拜弟兄。
这样胡志明找了9个人,这9个人因为胡志明到了广州以后改名叫了李瑞,他这9个人都姓李,因为都姓李,胡志明就把组织叫做“李氏结拜弟兄”。
当时,共产国际已派鲍罗廷来到广州担任孙中山的顾问,而随之前来的胡志明公开身份是鲍罗廷的翻译,洪水则担任胡志明的助手。
不久,胡志明把洪水这些越南进步青年也送进了黄埔军校学习。他对孙中山说:“借宝炉炼几颗革命的火种。”
当时正好是黄埔军校的第四期,胡志明就找李富春和蔡畅希望让洪水到黄埔军校去学习。这样经过李富春和蔡畅的介绍,洪水就进入了黄埔第四期。
其实洪水并不是他的本名,他的一生经历多次改名,他的每一次的改名又都随着时代的转变显露出自己的志向。
洪水原来在越南叫武元博,后来到了广州以后,到了黄埔以后,他改名叫鸿秀。之后到了东江以后,那个时候国民党宣传说共产党是洪水猛兽,而当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在江东打游击的时候就又改名叫洪水。
从此,他就一直用洪水这个名字在中国军队中工作。
他最初在东江打游击后来在1930年左右又到了闽西去和毛主席、朱总司令会合。
1927年的四·一二政变,使得国共分道扬镳。洪水认清了中国革命的真正敌人,毅然脱离国民党,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12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
起义失败后,因身份暴露,在广州难以立足,
与胡志明一起返回越
南。
洪水的红军革命之路
1929年洪水第二次来中国,在广东东江地区参加工农红军。
1930年先后任东江红军游击队连、团政治委员。中共武装开辟中央苏区之后,洪水随同战友赶到。
由于他曾经在河内的师范学校就学,在当时的红军中属于文化水平较高
,所以被安排担任了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工农剧社社长。
他在剧社里就自己写剧本,自己演戏,他也会唱歌,教唱歌、弹琴同时洪水会五国语言,
除了越南语外,他在河内的时候学过法语、英语,之后他又学了俄语、汉语。在苏区会这么多语言又多才多艺又有文化这样的干部是不多的,因此中央就让他在红军学校做教员。
当时在中央苏区曾经流传过这样一种说法:洪水讲课连蚂蚁都爱听。这个年轻的外国人已经完全融入中国革命的铁流中了,激情洋溢、活力四射。
那时临时中央从上海迁到中央苏区,同时也把一些错误的东西也带到了中央苏区,因此临时中央就与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老的苏区领导人在思想路线上就有一些分歧。
临时中央排挤毛主席,否定毛主席的路线。但洪水是坚决拥护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所以在他当剧社社长的时候就有一些右倾机会主义的领导同志排挤他
,借口他在工农剧社章程的起草上说他的观点有误的同时又说在查账的过程中发现有20银元找不到了,以此为借口就开除了洪水的党籍。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利,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洪水被批准随队出发。
途中,在朱德、刘伯承等人的努力下,纠正了对他的错误处分,恢复了中共组织关系,被安排到红色干部团当教员。在长征途中,到了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洪水被安排到红四方面军去工作。
由于他敢于当面地跟张国焘顶撞说中央的的路线应该坚持毛主席的路线,所以张国焘又一次开除了他的党籍而且说他是国际间谍。这次的开除党籍是洪水革命生涯里很严峻的一刻。据说当时张国焘的本意是杀他而后快。这次又是中共党内元老朱德和刘伯承保护了他,最后只是给了他一个开除党籍的处分,这是外国人洪水第二次被开除中共党籍。
后来中央红军党中央到延安以后,
四方面军就又开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西路军在徐向前和李先念的带领下往新疆方向走;一部分就是张国焘带着往四川的成都平原往南走。
所以他在跟着一方面军过了一次雪山草地然后又跟着四方面军再一次过雪山草地往回走。
洪水跟随红四方面军的队伍北上长征但是部队行经中途却被国民党军队重重围困最终也被打散了。
洪水虽然只剩下他一个人,但是他仍然决心要到延安去找中共中央。在没有任何装备和给养的情况下,洪水爬雪山,过草地,这已经是在长征途中,他的第三次折返。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化妆成藏民穿上藏族的服装,然后又讨吃、要饭,给人家放过羊,放过骆驼就这样坚持着一个人走到了延安。
所以,当他在
1936年底到达陕北保安(今志丹),找到了红军主力部队
到延安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认识他,瘦得只剩皮包骨了,包括有名的老女红军李坚真也是长征的时候跟他在直属队的,说他到了延安以后我们都不认得他,又黑又瘦。
抵达延安后的洪水感动了很多人也激励了很多人。
一个外国人尚可如此,中国革命怎会没有希望。不久,中共中央撤销了张国焘给他的错误处分
,并送他到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第一科继续学习。
红大的前身,就是1933年洪水在瑞金担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的工农红军学校。所不同的是,红大主要训练的是红军的高级军政干部。
洪水进入的第一科,就是训练红军高级指挥员的,罗瑞卿、谭政、彭雪枫、张爱萍和朝鲜革命者武亭等,都是第一科的学员。洪水在这里度过了最艰苦也最有收获的岁月:石头箍的窑洞当课堂,石板支起来当黑板,一双膝盖当课桌,刻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军事战略学。
毛主席到红大讲课时,察看了学员们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诙谐地说:“你们过的是石器时代的生活,学的却是当代最先进的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洪水和他的学友们也经常互相勉励:“同学们,不,同志们,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保安的石窑,这里可是锻炼我们的熔炉啊!”
抗日时期的洪水
就在洪水在红大学习期间,中国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抗战全面爆发,洪水也随着换了袖标,成为了一名八路军的军官。抗战开始后,洪水首先到了晋察冀,跟着115师,跟着八路军总部就到了五台县,到了五台县去开辟晋东北抗日根据地。
在五台县工作期间,洪水的发动人民群众非常有名,他做的这个宣传工作五台县到现在有些活着的老人或者是他们的父亲、父辈都听过洪水做报告,都说洪水的宣传特别生动很多人都爱听。
他作为一个外国人却把抗日的道理和党的政策方针讲得非常通俗让老百姓都能够接受。
在晋东北,洪水发挥他的文化特长展开了一波又一波的宣传攻势。但是不久之后,一个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那个时候就讲说抗日所有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知识出知识。这时候阎锡山的老家河边村正好是他四区所管辖的一个村,这样老百姓发动起来以后认为就算阎锡山也应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也应该他做贡献。
那时阎锡山的家里有家庭卫队,他又有枪又有布又有粮食又有小卫队,他们为什么不做贡献?发动起来的老百姓们就跑到阎锡山的家里把他的枪也拿出来,粮食、布匹都拿出来支援抗日。
当时洪水的职务是晋东北四区的宣传干部而阎锡山则是华北第二战区司令官,官阶高下立判。而当时中共也正在开展对阎锡山的统战工作,洪水的这一举动可以说是捅了马蜂窝。
阎锡山知道以后,当时周恩来和邓小平正好在太原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他就找周恩来说是我的家被人家抄了,说是还有一个什么叫洪水的人,他领着人把我的家抄了。因此周恩来就和当时在晋察冀的负责人聂荣臻来了解情况。
当时晋察冀的司令部在五台县的金刚窟,就把洪水叫来谈了这件事。
之后,聂荣臻他们就跟中央汇报了这事情经过,
当时中央考虑到要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希望这件事最好能够不影响阎锡山抗日的情绪。经过聂荣臻与洪水的商谈,晋察冀区委研究决定给予洪水处分并写检查。
洪水从大局出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这样就又给他一个处分叫开除党籍,这是他第三次开除党籍。
这次事件就这样平息了,但其实这次对洪水开除党籍的处分也没有真正执行。
洪水仍然被调到了别的岗位继续工作。战事进行到1943年,越南也被日本占领,胡志明发出了号召,希望越南人能够回国参加抗日斗争。
洪水在请示上级之后也准备奉调回越南。
七大结束以后洪水全部的准备工作都完了就准备回越南了。这时毛主席和周恩来、叶剑英又找他谈话,
在窑洞里跟他说是胡志明希望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候,在延安的越南同志能够回越南去但回到越南后一定要注意搞好团结。因为在越南有一部分是从苏联回去的有一部分是中国回去的,大家在各个方面可能认识不是完全一致,
另外他们的理论、知识、实践都不太一样,要搞好团结大家一起帮助胡志明同志把抗日战争进行到底。
回到越南的洪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洪水作为工作人员参加重庆谈判工作。3个月后,洪水离开中国返回越南河内。
在这个过程中就是8月份日本投降的时候,胡志明正好在越南趁着这个时候搞了个八月革命,越南民主共和国就成立了。起初洪水并不知道,只是在报纸上看到也不知道是胡志明搞的。
因为胡志明以前并不叫我们所熟悉的这个名字,原名是
阮爱国,在广州的时候叫李瑞。后来洪水回到越南国内才知道胡志明就是李瑞,就是阮爱国。他为此改名为阮山。
1945年初,越南的抗日救国运动逐渐走向高潮。共产党和越南独立同盟控制的解放区逐步扩大。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胜利的形势下,1945年的8月12日胡志明发出了起义令越南上下响应,史称“八月革命”。但是二战之前盘踞越南的法国却不甘心就此退去
,为了继续维持在越南的殖民主义,法越之间爆发了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
在这个紧急关头正好洪水回到了国内。这样越南共产党、越南军队就任命洪水为越南南方抗战委员会的主席,到越南南方去抗击法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发起的进攻。
当时洪水统辖的第四战区位于法越交战前沿,法军方面攻势凌厉且有阿尔及利亚等外籍军团助战同时法国还获得了英美的支持,越法战力对比十分悬殊。
洪水到达第四战区后,中间这一段就守住了,法国人就怎么也过不去这个第四战区。
无法从陆地上到达越南北方,于是法军便从海上做船从河内登岸进攻海防然后又打向河内。
这时胡志明就带着其主要部队就到了北部山区。就这样的情况下,中部在洪水的领导下,南边是法国人,北边也是法国人,两面夹击都没有被法国人击退。
所以第四战区在他的领导下,始终坚持着武装斗争。
胡志明并没有忘记洪水的战功,1948年越南人民军授衔,洪水被授予少将。但他的儿子陈寒枫曾戏言,
这个少将当时也并不是论功而授的。那个时候,越南的军衔还不是说凭你的功劳大小来评定的,那个时候顾不上。所以当时的评价标准是以当时越南部队打的对手,也就是你打的法国将军是什么级别你就是什么级别,遵循对等的原则。
因此,后来在南方抗战领导法国军队的是一名中将,因此后来南方的越南军司令阮平就是中将,其他各战区都是少将。武元甲那个时候法国的总指挥是一个大将,所以武元甲就是大将。
洪水的最后中国行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而越共和他领导的越南独立联盟还在和法国军队的苦战当中。
在胡志明的邀请之下,中国方面在1950年8月派出了韦国清带领的中国军事顾问团援助越南,洪水又一次和他的中国战友们并肩战斗了。
1950年9月,鏖战日久的洪水接到调令,再次回到中国。
在中国担任中央统战部越南科负责人,一直到1955年,授衔的时候当时考虑到他是黄埔四期的又是从一建军,广州起义一开始就在军队工作,
所以从他的资历和他在中国军队工作的这个情况认为可以授他中将,以这个想法去征求胡志明的意见,说中国军队准备授予洪水中将军衔。后来胡志明经过考虑说这样越南现在这个主要都是少将,只有一个中将。
如果洪水在中国授予中将军衔那么我们越南也需要跟着变,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工作上的问题。考虑到越南方面的实际情况,1955年解放军的第一次授衔,洪水被授少将军衔。他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的一位外国将领。
1955年授衔结束以后,在那年的国庆节,在北京的将军就都上了天安门,洪水也在其中。
上了天安门以后毛主席就问他情况怎么样,授了一个什么军衔?洪水如实的回答了。当时给他是叫正师少将,后来毛主席就跟身边人说这个不合适。
说他是黄埔四期又是从一方面军这样过来的说起码也应该是正军级不能是正师级这个不对,后来总政就给他改了,总干部部就改为正军级的少将。
1955年,洪水将军因为身体不适到医院就医,最终确诊结果为肺癌。周恩来、叶剑英得知情况,多次批示要用最好的大夫给他治疗。
但是受困于当时的医疗条件,洪水手术之后,医生宣布肺癌已经扩散。1956年10月,已经知道病情的洪水向中共中央提出要求回越南,
希望能在家乡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在征求了胡志明的意见之后,中共中央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回去之前,在政协礼堂毛主席、周总理、叶剑英、彭德怀、黄克诚等人又见了洪水一次给他送行。
送行时,他们是很有感情的,洪水从1927年就跟着叶剑英,可以说在中国共产党内没有一个外国人能够超越他,他是和所有中央的领导层都关系密切的外国人。
所以,大家在送行的过程中都流了泪。走的时候毛主席还对洪水说:“你要是病好了以后,我们还欢迎你回来,你想回来就还回来。”
少小离家老大还,1956年洪水踏上了回家的路,而这一次他再没能回来看一看他的中国战友和他工作和战斗过27年的土地。
在抵达越南河内20余天后也就是1956年10月26日,洪水病逝,享年48岁,安葬于越南河内梅驿烈士陵园内,越南举国哀悼。在1956年送洪水回去时,到了那个边境线上以后,坐火车到了友谊关以后就下车,越南改用汽车送他去河内
,当时下了车以后他就让车停住,在国境线上拿起一包土装在兜里带回河内,他说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土国家。在洪水48年的生命中有27年都在中国度过。洪水已逝,波澜壮阔,他以跨越国界的革命热忱,书写下无怨无悔的传奇人生。
发布于:天津市Powered by 驰盈策略|2023配资助手网|正规在线证券配资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